信息摘要:
冷拔型钢表面光洁度受模具设计、冷拔速度与变形量、原材料质量、预处理工艺、设备精度与稳定性、后处理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。
冷拔型钢表面光洁度受模具设计、冷拔速度与变形量、原材料质量、预处理工艺、设备精度与稳定性、后处理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具体分析如下:
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度
- 模具锥角与定径带:模具锥角通常控制在8°-12°,定径带长度建议为钢管直径的0.6-1.2倍。减小这些参数可减少纵向划痕,提升表面光洁度。
- 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:采用纳米复合镀层模具,能使模具寿命提升40%以上,同时降低表面摩擦系数至0.08以下,减少模具对钢材表面的损伤。
- 模具圆度与同轴度:模具圆度误差应≤0.02mm,芯棒同轴度误差控制在0.01mm以下。使用液压伺服对中装置和氮化钛涂层处理芯棒,可解决内壁划伤问题。
冷拔速度与变形量控制
- 冷拔速度分级调速:粗拔阶段保持18-22m/min,精拔阶段降至12-15m/min。当冷拔速度超过25m/min时,表面温度骤升会导致氧化层增厚。
- 变形量合理分配: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5%-25%,总变形量不超过70%。断面收缩率建议控制在30%-50%区间,既能保证足够的加工硬化效果,又可避免材料脆化风险。当断面收缩率超过55%时,应增加中间退火工序。
原材料质量与预处理
- 坯料成分与硬度:碳含量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,硬度需保持在合适区间。若钢管坯料存在气孔、夹杂或硬度不均,易导致冷拔后出现裂纹或壁厚波动。
设备精度与稳定性
- 冷拔机夹持系统:采用多爪液压夹头替代机械夹头,配合伺服同步驱动技术,可抑制钢管旋转偏移。
后处理工艺
- 退火工艺:退火工序中采用氮氢混合保护气体,炉温均匀性控制在合适温度,保温时间按壁厚相关计算,可减小表面橘皮缺陷。
以上总结来说,冷拔型钢表面光洁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,型钢厂家在生产加工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小影响。